2000~2011年我国农业碳循环及低碳竞争力特征分析

被引:6
作者
吕志强
庞容
朱金盛
邓睿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
关键词
农业; 碳循环; 净碳量; 低碳竞争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科学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碳循环情况、了解区域低碳竞争力是合理制定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我国2000~201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综合农业碳循环过程中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来测算区域农业净碳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低碳化指数,依据区域低碳化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区域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区域农业净碳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从时间变化来看,2000~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总的农业净碳量显著递增;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净碳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低碳竞争力对比分析发现,人均农业GDP、低碳竞争力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呈现"低排放—高效益"型,西北、西南大片区域呈现"低排放—低效益"型,粮食主产区大多呈现"高排放—低效益"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呈现"高排放—高效益"型。在科学量化农业碳循环的基础上,衡量区域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可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40 +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城镇居民主要食物消费的净碳排放估算与趋势分析.[D].包娟.南京农业大学.2012, 01
[2]  
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a's paddyland.[J].Mingkui Cao;J.B. Dent;O.W. Heal.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1995, 2
[3]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法:误区、改进与应用——兼析中国集约农作碳效率 [J].
刘巽浩 ;
徐文修 ;
李增嘉 ;
褚庆全 ;
杨晓琳 ;
陈阜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06) :1-11
[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 [J].
刘华军 ;
鲍振 ;
杨骞 .
资源科学, 2013, 35 (10) :1925-1932
[5]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298-1309
[6]   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 [J].
李颖 ;
葛颜祥 ;
梁勇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 (03) :60-65+72
[7]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 [J].
谢淑娟 ;
匡耀求 ;
黄宁生 ;
赵细康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6) :916-923
[8]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J].
田云 ;
张俊飚 ;
李波 .
资源科学, 2012, 34 (11) :2097-2105
[9]   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 [J].
闵继胜 ;
胡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21-27
[10]   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案例 [J].
韩召迎 ;
孟亚利 ;
徐娇 ;
吴悠 ;
周治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5) :1034-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