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解释的语用分析与构建

被引:20
作者
徐明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语义分析; 语用学转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解释是法学方法论研究的焦点。在法律解释的过程中,法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用到文义解释的方法,而且往往是首选的解释方法。传统文义解释过程中主要采取语义分析法,但语义分析困固于主客二分的层面,呈现出纯粹、单一、静止、机械而又封闭的局限性,它虽然有助于限制法官的擅断而且排斥价值判断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但也极易形成机械司法。为克服和减少文义解释的局限性,本文引入和强化语用学分析法之动态、恰当、合理以及融贯性之理念,不仅强调文义解释的语境适应性、全面整体性以及多维融贯性的语用原则,而且更要结合司法实证理解文义解释的语义语用结合准则、关联协调准则、动静结合准则以及语用恰当准则,进而实现文义解释之法理自觉和能动实践之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M].韩健;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  
法学方法论教程.[M].张斌峰;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  
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M].王彬; 著.人民出版社.2011,
[4]  
法律科学.[M].(德) 佩岑尼克;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  
法学方法论.[M].(德) 齐佩里乌斯; 著.法律出版社.2009,
[6]  
哲学研究.[M].(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法理学.[M].(德)魏德士(BerndRuthers)著;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
[8]  
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M].[美]凯斯·R.孙斯坦著;金朝武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
[9]  
刑法的基本概念.[M].(美)乔治·P.弗莱彻(GeorgeP.Fletcher)著;蔡爱惠;陈巧燕;江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0]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