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54
作者
张天海 [1 ]
田野 [2 ]
徐舒 [3 ]
唐立娜 [4 ]
郭蔚 [1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厦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功能,关系地区可持续发展。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ESV等指标计算分析了厦门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对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同时期全国水平的5倍多。该时期厦门市和全国建设用地动态度均高于其他地类。其中2000—2010年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是1989—2010年间近5倍(458.94%);在厦门市与各沿海地区对比中发现,1989—2010年整个沿海地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都高于其他各个单一地类。各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动态度大小排序为浙江沿海>厦门>福建沿海>江苏沿海,厦门市排序靠前。空间特征上,厦门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由滨海带滩涂的填埋和耕地的占用,处于北部的林地基本稳定。研究期1989—2010年间,厦门市ESV总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中2000—2010年ESV总减少量(1.2亿元)是1989—2000年总减少量(1000万元)的十余倍(1382.57%)。研究区由于水域和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趋于弱化,最终致使各类ESV成分在1989—2010年间整体上均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仍然是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食物和原材料生产变化幅度最小。1989—2000阶段中保持土壤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00—2010阶段中水文调节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10年厦门市单位面积ESV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反观厦门市2000—2010年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厦门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当划出生态红线,加强对具有关键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保护,特别是水域和北部的林地。
引用
收藏
页码:7572 / 75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J].
魏慧 ;
赵文武 ;
张骁 ;
王新志 .
生态学报, 2017, 37 (11) :3830-3839
[2]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 [J].
谢高地 ;
张彩霞 ;
张雷明 ;
陈文辉 ;
李士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8) :1243-1254
[3]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 [J].
王军 ;
顿耀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05) :798-808
[4]   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J].
张兴榆 ;
黄贤金 ;
赵小风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1) :252-256
[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预测分析 [J].
郑德凤 ;
臧正 ;
孙才志 ;
李红英 .
生态学报, 2014, 34 (23) :7137-7147
[6]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刘桂林 ;
张落成 ;
张倩 .
生态学报, 2014, 34 (12) :3311-3319
[7]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 [J].
傅伯杰 ;
张立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4) :441-446
[8]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3-14
[9]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J].
高奇 ;
师学义 ;
黄勤 ;
张琛 ;
马桦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S2) (S2) :308-312
[10]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2013年第11届国际生态学大会(INTECOL Congress)会议述评 [J].
房学宁 ;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13, 33 (20) :6736-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