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黄河源区气候水文和植被覆盖变化及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被引:51
|作者:
郑子彦
[1
]
吕美霞
[1
]
马柱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
水资源;
植被覆盖;
对策建议;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912300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P339 [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产流区,贡献了超过全流域37%的产流量,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意义。明晰黄河源区近60年来的气候水文和近30年来的植被覆盖特别是草地退化的变化特征,不仅是深入理解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的前提,也是准确把握源区及中下游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关键,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核心问题。从气候角度看,黄河源区自1951年以来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有所回落。但从200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以更快的速度增大,进而引发了冰川积雪消融加剧、蒸散发增加和冻土层退缩等一系列后果。然而,由于各个过程中水分损耗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增湿并不能转换为有效的水资源,黄河源区的观测和天然河川径流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不断退化的草地则使得区域水分涵养能力不断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对黄河源区严峻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除了继续深入研究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外,建议应做到:(1)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2)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3)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4)从战略高度贯彻实施有序适应气候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2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