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司法解释模式的重塑

被引:6
作者
邓修明
机构
[1]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司法解释; 个案解释; 规范解释; 判例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当前我国司法解释模式的特点,是解释主体弱体化、解释过程行政化、解释内容抽象化、解释体系自体化。我国司法解释模式改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规范性司法解释,具有“准立法性”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回归立法机构,通过立法活动或立法解释解决。二是改革个案解释制度,完成司法解释主体、载体和程序的转换,由“法院解释”转换为“法官解释”;由“批复解释”转换为“判例解释”;由颇具行政色彩的“内部请示报告制度”转换为“司法判例发布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判例与俄罗斯法的发展 [J].
杨亚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0, (01) :19-24
[2]   法治、法律解释与司法改革 [J].
徐晓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4) :21-29
[3]   裁判自律引论 [J].
武树臣 .
法学研究, 1998, (02) :19-33
[4]  
观念误区与适用障碍:新刑法施行以来司法解释总置评[J]. 刘艳红.中外法学. 2002 (05)
[5]  
中国司法审判论坛[M]. - 法律出版社 , 毕玉谦主编, 2001
[6]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M].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陈卫东主编, 2001
[7]  
法律解释问题[M]. - 法律出版社 , 梁治平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