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被引:50
|
作者
蒙吉军 [1 ]
张彦儒 [2 ]
周平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脆弱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农牧交错带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选择鄂尔多斯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1988年和2000年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对景观动态变化及生态脆弱性驱动因素的分析,确定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在GIS和SPSS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生态脆弱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有从东北、西部向中部逐渐增加的态势,生态脆弱性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城市区域、生态本底较为脆弱的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西部地区。2000年与1988年相比,高度脆弱区分布范围有明显扩大、且连片趋势。其中,东胜区生态质量有所好转,准格尔旗没有较大变化,其他各旗都呈现恶化趋势,尤其以伊金霍洛旗为最。
引用
收藏
页码:850 / 8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热带滨海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评价——以雷州半岛为例
    张争胜
    孙武
    周永章
    [J]. 中国沙漠, 2008, (01) : 125 - 130
  • [2]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J]. 中国沙漠, 2007, (06) : 1012 - 1017
  • [3]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遥感定量评价
    马金辉
    蔡迪花
    肖桐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 1 - 6
  • [4] 农牧交错带近十五年生态环境变化评价——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罗海江
    白海玲
    方修琦
    王文杰
    李增慧
    申文明
    熊文成
    张峰
    [J].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 474 - 481
  • [5]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分析
    赵振勇
    王让会
    张慧芝
    孙洪波
    [J]. 中国沙漠, 2006, (02) : 220 - 225
  • [6]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
    黄永梅
    张明理
    [J]. 生物多样性, 2006, (01) : 13 - 20
  • [7] 基于遥感的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李增慧
    刘惠清
    [J]. 农业与技术, 2005, (05) : 71 - 73
  • [8] 鄂尔多斯气象灾害与沙漠化防治对策
    阎德仁
    武智双
    石瑾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 (03) : 37 - 39+42
  • [9] 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李瑜琴
    赵景波
    [J]. 中国沙漠, 2005, (03) : 404 - 408
  • [10]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战金艳
    邓祥征
    岳天祥
    包玉海
    赵涛
    马胜男
    [J]. 资源科学, 2004, (05) : 80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