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互嵌与共情传播——一个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25
作者
李玲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民族互嵌; 文化心理学; 共情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302 ;
摘要
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代的新发展,分为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民族互嵌从物质到精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我国部分民族互嵌的实践案例,以心理学的"共情"理论为出发点寻找质变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微观层面以整合策略提升共情能力、中观层面的去类别化平衡心理收支,以及宏观层面的交互性叙事促进文化混搭共生。精神文化层面的互嵌需要个体在多元文化中寻找平衡或者共生的落脚点,而新媒体场景时代的到来,正好通过跨时空、个性化、交互性等方式提供了新文化共生的契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城市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两个社区民族工作为例 [J].
乔国存 ;
康旭 ;
包格乐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3) :61-67
[3]   多民族杂居村落中不同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对青海省农牧区互嵌式居住村落的抽样调查 [J].
达哇才让 .
青藏高原论坛, 2017, 5 (04) :111-121
[4]   民族互嵌与文化共生——对芒旦傣族村“与汉为邻”的文化透视 [J].
张晗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5) :144-150
[5]   民族互嵌概念刍议 [J].
吴月刚 ;
李辉 .
民族论坛, 2015, (11) :5-9
[6]  
文化混搭:文化与心理研究的新里程(代卷首语)[J]. 赵志裕,吴莹,杨宜音.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5(01)
[7]   新疆和田市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与启示 [J].
姜禾 .
管理观察, 2015, (16) :22-24
[8]   论民族互嵌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以新疆塔城市的实证研究为例 [J].
王平 ;
严学勤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 (05) :57-63
[9]   武陵山片区民族社区互嵌式建设研究——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J].
裴圣愚 ;
唐胡浩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2) :17-21
[10]   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 [J].
李兴军 .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04) :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