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排放核算的中国区域旅游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比较研究

被引:68
作者
刘军 [1 ,2 ]
问鼎 [3 ]
童昀 [2 ]
马勇 [1 ,4 ]
机构
[1]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
[2] 湖北大学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湖北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旅游业生态效率; 碳排放; 旅游可持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83305 ;
摘要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借鉴生态效率的基本思想,考虑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差异,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与游憩活动碳排放进行加总估算出2000—2013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量;接着运用单一比值法计算出2000—2013年中国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值,利用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1202.71万t增加到2013年的4151.57万t。旅游业部门之间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旅游交通部门占到旅游业碳排放量的90%左右;(2)得益于2000—2013年旅游业发展的促进政策,中国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中国旅游业生态效率由2000年0.1193 kgCO2-e/$下降到0.0309 kgCO2-e/$。(3)时间维度上,中国旅游业生态效率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相比于2000年旅游业生态效率变异系数0.7114,2013年的变异系数反而增加到0.7483;空间维度上,各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聚集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莫兰指数由0.3036减少到0.0278。(4)通过将测度结果进行比较,中国旅游业自2000年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可持续水平要优于其他产业,各地区的旅游业在2010年全部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旅游业生态效率的优化应从旅游收入增加与旅游业减排两方面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979 / 199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生态效率的一个综述 [J].
刘军 ;
马勇 .
旅游学刊, 2017, 32 (09) :47-56
[2]   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的SBM-DEA模型及实证分析 [J].
彭红松 ;
章锦河 ;
韩娅 ;
汤国荣 ;
张瑜 .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628-638
[3]   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 [J].
刘佳 ;
陆菊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1) :50-59
[4]   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J].
姚治国 ;
陈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11) :113-120
[5]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J].
关伟 ;
许淑婷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80-992
[7]   中国旅游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1949013)——一个量化研究的视角 [J].
唐晓云 .
旅游学刊, 2014, 29 (08) :15-27
[8]   旅游业生态效率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J].
蒋素梅 ;
幸岭 .
旅游研究, 2014, 6 (02) :14-19
[9]   中国省域生活能源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J].
岳婷 ;
龙如银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2) :40-46
[10]   中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研究 [J].
成金华 ;
孙琼 ;
郭明晶 ;
徐文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