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制度

被引:83
作者
李中原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 补充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侵权法学界在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补充责任并不适用于安全保障义务领域。对补充责任的类型化分析表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并不符合国际范围内公认的补充责任类型的一般特征。在安全保障义务领域适用补充责任,其法效果也不如传统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因此,在第三人介入侵权的案件中,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态应当是一个包括连带、按份和不真正连带在内的多元化责任体系。为此,必须将《侵权责任法》上有关补充责任的相应条款的适用范围限制在直接侵害人与安全保障义务人处于"不同的责任层次或级别"的场合,并将上述条款中的补充责任限制于"内部关系上的补充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76 / 69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多数人侵权行为及责任理论的新发展 [J].
杨立新 .
法学, 2012, (07) :41-49
[2]   侵权补充责任类型的反思与重定 [J].
刘海安 .
政治与法律, 2012, (02) :121-131
[3]   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反思与更新 [J].
李中原 .
法学研究, 2011, 33 (05) :37-53
[5]   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J].
郭明瑞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4 (01) :12-16+35
[6]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 [J].
张新宝 .
法学杂志, 2010, 31 (06) :1-5
[7]   论民法上的补充债务 [J].
李中原 .
法学, 2010, (03) :78-91
[8]   论《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实施”的涵义 [J].
程啸 .
清华法学, 2010, 4 (02) :45-55
[9]   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 [J].
叶金强 .
中国法学, 2010, (01) :63-77
[10]   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再探讨 [J].
周友军 .
社会科学, 2010, (01) :85-9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