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到利用:刑法数据治理的模式转换

被引:53
作者
于改之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法益; 刑法治理; 控制模式; 利用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导致既无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亦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规制滥用行为的利用模式,是刑法数据治理模式调整的现实方向。利用模式可基于以下路径实现:刑法总则中设置专门条款,指导分则数据法益的解释;适当限制控制模式立法,发挥数据的独立价值;增加滥用算法罪、非法提供算法服务罪,弥补现行刑法规范供给不足的缺憾;积极探索涉数据犯罪的违法阻却事由,避免因刑法介入过度而抑制数据共享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4+205 +20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数据刑法保护的比较考察与体系建构 [J].
王华伟 .
比较法研究, 2021, (05) :135-151
[2]   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 [J].
王锡锌 .
中国法学, 2021, (01) :145-166
[3]   论数据用益权 [J].
申卫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1) :110-131+207
[4]   数据时代网络爬虫的刑法规制 [J].
杨志琼 .
比较法研究, 2020, (04) :185-200
[5]   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 [J].
丁晓东 .
法学家, 2020, (01) :64-76+193
[6]   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9, 41 (01) :45-57
[7]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利益豁免 [J].
谢琳 .
政法论坛, 2019, 37 (01) :74-84
[9]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10]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