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油松林地产流产沙及其过程研究

被引:52
|
作者
吴钦孝
赵鸿雁
汪有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林; 产流产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多年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利用自制的径流自动记录装置,研究了油松林地不同处理的产流产沙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地、林地去枯枝落叶层和采伐林地上层林木等3种处理与农地比较,分别减少径流量88.0%、27.0%和87.8%,减少产沙量99.9%、98.0%和99.8%。产沙量与坡度和雨强关系密切,随坡度和雨强增加而迅速增加,以雨强的效应更甚。油松林地开始产流的降雨量一般在10mm以上。由于降雨过程不匀和地面多种因子的综合作用,产流过程常为一双峰或多峰曲线,产流时间较农地滞后,持续时间较农地长。上述3种处理较农地产流滞后和持续延长的时间分别为15min和60min,0min和10min,10min和40min。油松林地的产沙过程并不平稳,即使在人工均匀降雨的条件下,通常初期产沙较多,以后随时间递减。据对产沙资料的分析,其累积产沙量(R)随时间(t)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方程:R=a+btc在设计雨强1.0mm/min(实际雨强0.94mm~1.10mm/min)条件下,油松林地10°和20°坡度的累积产沙方程为:R10=0.260+0.176t0.500r=0.997R20=-0.441+0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