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治理与社会歧视——中国隐私立法的策略与实践

被引:16
作者
杨彪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息治理; 统计性歧视; 人格性歧视; 信号传递; 隐私立法;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6.00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隐私治理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隐私偏好选择。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治理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谁在隐私保护中获益。传统的赋权式治理思路忽视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内心动机等心理影响因素,引发了统计性歧视和人格性歧视这两种偏差现象。研究表明,加强隐私控制会造成信息屏蔽,带来统计性歧视问题;而强化隐私自决则会诱导信号传递,带来人格性歧视问题。为了摆脱上述治理困境,应修正中国隐私治理的总体方向,探寻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隐私决策变量,采取温和适度且科学高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规制隐私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8+242 +242-243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保护 [J].
张新宝 ;
任彦 .
法学研究, 2013, 35 (06) :104-118
[2]   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J].
万海远 ;
李实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43-55
[3]   农民工地域歧视与就业机会研究 [J].
刘亮 ;
章元 ;
李韵 .
统计研究, 2012, 29 (07) :75-80
[4]   信贷资金配置差异:所有制歧视抑或禀赋差异? [J].
白俊 ;
连立帅 .
管理世界, 2012, (06) :30-42+73
[5]   网络安全、隐私与互联网的未来 [J].
胡凌 .
中外法学, 2012, 24 (02) :379-394
[6]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7]   市场歧视对城镇地区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J].
葛玉好 ;
曾湘泉 .
经济研究, 2011, 46 (06) :45-56+92
[8]   网络效应、转移成本和竞争性价格歧视 [J].
蒋传海 .
经济研究, 2010, 45 (09) :55-66
[9]   内核—外围: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动——以鄂东乡村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为例 [J].
徐晓军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64-95+244
[10]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其原因解释 [J].
李春玲 ;
李实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94-1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