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岷江上游数字流域的离散化

被引:16
作者
舒栋才
程根伟
林三益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四川成都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贵州贵阳,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流域离散化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子流域; 水文响应单元;
D O I
10.15961/j.jsuese.2004.06.002
中图分类号
TV12 [工程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流域地形与土地覆被类型离散化是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通过地形坡向分析技术在栅格DEM基础上生成数字化的流域水系和流域边界,按照流域地形特征将整个流域从空间上划分成多个自然子流域;在每个子流域内部,通过土地利用和土壤分布数字地图的叠加,生成体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组合的水文响应单元,并将研究区岷江上游流域离散为31个子流域,136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实现了数字流域的空间离散化,为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河道面积阈值的大小决定了离散子流域数目,也决定着水文响应单元的数量,具体流域的阈值需要进行比较分析来确定。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Ignacio Rodriguez-Iturbe Scaling and elevation in river networks. David G Tarboton,Rafael L Bras. Water Resources . 1989
[2]  
流域地貌数学模型[M]. 科学出版社 , 承继成, 1986
[3]   基于格点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的研究 [J].
钱亚东 ;
闾国年 ;
陈钟明 .
泥沙研究, 1997, (03) :26-33
[4]   以地形为基础的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及其拓宽应用 [J].
郭方 ;
刘新仁 ;
任立良 .
水科学进展, 2000, (03) :296-301
[5]   分布式水文模型亚流域合理划分水平刍议 [J].
郝芳华 ;
张雪松 ;
程红光 ;
赵卫民 ;
刘虹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75-78
[6]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J].
王中根 ;
刘昌明 ;
吴险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68-173
[7]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水系提取算法 [J].
周贵云 ;
刘瑜 ;
邬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04) :77-81
[8]   基于DEM的水文物理过程模拟 [J].
任立良 ;
刘新仁 .
地理研究, 2000, (04) :369-376
[9]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J].
郭生练 ;
熊立华 ;
杨井 ;
彭辉 ;
王金星 .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2000, (06) :1-5
[10]   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在分布式水文建模中的应用 [J].
李硕 ;
曾志远 ;
张运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5) :76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