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发明”的哲学思考

被引:4
作者
刘宝杰 [1 ,2 ]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使用发明; 转用发明; 用途发明; 结构-功能; 结构-意向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潜在的"使用发明"问题出场。"使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的结构或功能在使用领域中的扩大、转换或他用,是技术发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转用发明"和"用途发明"等发明形式。"使用发明"与技术人工物的结构、功能和人的意向性直接关联在一起,"转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结构的他用,而"用途发明"是技术人工物功能的他用。从发明的逻辑看,"使用发明"既是技术发明本身的延续,又是一类技术发明演化的新图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专利审查指南.[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制定.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吴国盛; 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技术哲学概论.[M].(美)卡尔·米切姆(C.Mitcham)著;殷登祥等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5]   发明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研究的早期阶段 [J].
吴红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 28 (03) :65-71
[6]   关于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理论的述评 [J].
刘宝杰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 27 (05) :51-56
[7]   论德克斯的发明哲学思想 [J].
夏保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 27 (03) :53-59
[8]   发明过程中的心智模型 [J].
柯礼文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4, (06) :22-25
[9]   从造纸术的发明看古代重大技术发明的一般模式 [J].
刘青峰 ;
金观涛 .
大自然探索, 1985, (01) :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