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历史的民族志——从马凌诺斯基出发

被引:13
作者
张丽梅 [1 ,2 ]
胡鸿保 [3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民族志; 参与观察; 自我; 历史文献;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2.02.010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马凌诺斯基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仍然遵循马氏的基本准则。后现代主义的人类学对人类学家的自我身份及其专业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功能主义人类学也在后继者那里得到了修正,但是,现场的主客互动依旧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在人类学走进文明社会后,文献成为田野作业里重要的补充。不过,笔者认为,其实只有田野研究中对于文献的利用,不存在所谓"走进历史田野"之说,历史民族志仅仅是文献而已,其现场感是"别人的",并非使用这份民族志的人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没有将其当成"历史民族志";真正的民族志是要有主—客面对面互动的、有切实的伦理问题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203+245 +245-246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从政治伦理学到历史民族志——访著名人类学者张佩国教授 [J].
徐晶 ;
谢杲馥 ;
张佩国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3) :22-27
[2]   20世纪下半叶的欧美人类学理论 [J].
谢丽奥特纳 ;
何国强 .
青海民族研究, 2010, 21 (02) :19-37
[3]   “从事民族志”:马林诺夫斯基与格尔茨 [J].
胡鸿保 ;
张丽梅 .
世界民族, 2010, (01) :38-44
[4]   马凌诺斯基的追寻和迷思——由《严格词义上的日记》谈起 [J].
胡鸿保 ;
张丽梅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4) :81-86
[5]   “民族志”译名的歧见——从几部“中国民族志”教材说起 [J].
胡鸿保 ;
左宁 .
满语研究, 2008, (02) :138-142
[6]   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与历史研究 [J].
刘海涛 .
广西民族研究, 2008, (02) :64-71
[7]   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 [J].
乔健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5-11
[8]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J].
高丙中 .
思想战线, 2005, (01) :75-81
[9]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4) :4-18+126
[10]   三上凉山(上)——探索凉山彝族现代化中的新课题及其展望 [J].
林耀华 .
社会科学战线, 1986, (04) :3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