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一体化能实现吗?——基于Salop模型的SPNE研究

被引:26
作者
邹光勇 [1 ,2 ]
刘明宇 [3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3]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旅游产品差异化; Salop圆周城市模型;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一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文章基于Salop圆周城市模型,在区域旅游产品特征及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最佳合作方式及实现条件;考虑区域旅游地合作方式对利润及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区分区域旅游地的资源导向和市场及形象导向型两种常见情况,引入两阶段博弈法,按照两种区域旅游利润最大化的合作方式分别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基于旅游产品的差异、同质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协调方式进行的,主线是促进差异化,控制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力;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下的契约式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最佳方式。如果政府间要实行行政组织一体化策略,则只有在各旅游地旅游产品同质化时才易推行,但是这种竞争状态并不稳定;区域旅游一体化是要利用行政力量削弱行政壁垒,倡导市场要素流动的无障碍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跨行政区利益博弈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王永刚 ;
李萌 .
旅游学刊, 2011, 26 (01) :24-30
[2]   基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欠发达地区旅游合作研究 [J].
崔晓明 ;
Chris RYAN ;
滕荆康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56-160
[3]   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与城市旅游中心地的区域结构 [J].
陈向阳 ;
陈日新 .
产经评论, 2010, (04) :122-129
[4]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的对比分析 [J].
梁江川 ;
周志红 .
旅游论坛, 2009, 2 (01) :46-50
[5]   “点—轴—网络”理论与长三角旅游区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J].
张红贤 .
特区经济, 2008, (08) :49-50
[7]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 [J].
葛立成 ;
邹益民 ;
聂献忠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 (01) :70-75
[8]   欧盟一体化及其对中国“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启示 [J].
冯学钢 .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04) :83-88
[9]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J].
陶伟 ;
戴光全 ;
不详 .
人文地理 , 2002, (04) :29-33
[10]  
The growth and promo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J].Christian M. Rogerson;Wanjiku Kiambo.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