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异同
被引:9
|作者:
蒋明
王昌明
林云
林武洲
机构:
[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来源: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低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 O I:
10.13315/j.cnki.cjcep.2011.04.003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异同,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纳入10%低氧组(A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8只/组。吸入10%氧2周制作A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每天烟熏混合刺激加18%低氧制作B组模型。各组测定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并对肺泡灌洗液行白细胞计数、分类。肺组织HE染色或三联染色后观测气道炎症和肺血管重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1)与C组比较,A、B组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升高,腺泡内肌化型动脉增多、管壁增厚(P<0.05)。(2)BALF分析A组白细胞总数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P<0.05)。(3)A组气道炎症以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液杯状细胞增生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B组气道炎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管壁呈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论 B组同时体现了慢性气道炎症、肺气肿改变和肺血管重构的特征,更适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