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现完全意向性何以可能?——人机融合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被引:20
作者
阙玉叶
机构
[1] 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向性; 人机融合智能; 人机结合智能; 人机交互智能;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22.09.006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完全的意向性的问题,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近年来被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就是塞尔的“中文屋”(Chinese Room)思想实验。塞尔通过他的思想实验,反驳了图灵关于大脑的意向性活动是可以被还原为计算过程的观点,并指出计算机是不可能具有意向性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完全地实现“意向性”这种人类意识的本质特征,因而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出一种物理性与生物性相结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体系——人机融合智能,旨在描述一种由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智能形式。借助于人机融合智能形式,为人工智能实现完全的意向性提供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Review of Cyber-Physical System in Healthcare.[J].Shah Ahsanul Haque;Syed Mahfuzul Aziz;Mustafizur Rahm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2014, 4
[2]  
技术哲学研究.[M].吴国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978-7-5623-6202-9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M].布鲁诺·阿纳迪;帕斯卡·吉顿;纪尧姆·莫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4]  
人机交互.[M].安烈亚斯·布茨;安东尼奥·克鲁格.科学出版社.2018,
[5]  
逻辑研究.[M].胡塞尔.商务印书馆.2018,
[6]  
传播的进化.[M].牟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  
人类2.0.[M].皮埃罗·斯加鲁菲;牛金霞;闫景立.中信出版社.2017,
[8]  
情感机器.[M].明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9]  
人工智能.[M].(美) 罗素 (Russell;S.J.) ; (美) 诺维格 (Norvig;P.) ;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0]  
灵魂机器的时代.[M].(美) 库兹韦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