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能力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被引:13
作者
傅允生
机构
[1] 浙江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资源配置能力; 地区经济增长; 分析框架;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8.09.011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地区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重点,迄今学术界主要从经济发展战略、市场化进程、要素流动、外商投资、对外开放与地理位置等方面入手来分析相关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实,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还可由此提出与运用资源配置能力概念来分析地区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由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决定,其能力主要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约束。区位条件的经济意义在于交通便捷性与交流便利性所形成的区位优势;要素资源存在状况反映地区要素资源结构特征与稀缺资源的富集程度;资源配置方式由地区制度与技术的类型与效率决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源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位优势所蕴涵的地区资源集聚功能、稀缺资源供给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配置效应、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地区经济增长应重视区位优势,增加稀缺资源供给,加快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条件,提高地区资源配置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资源约束变动与区域经济动态均衡发展——基于广义资源视域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 [J].
傅允生 .
学术月刊, 2007, (11) :73-80
[2]   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 [J].
傅允生 .
经济学家, 2006, (05) :33-40
[3]   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 [J].
文玫 .
经济研究, 2004, (02) :84-94
[4]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J].
王小鲁 ;
樊纲 .
经济研究, 2004, (01) :33-44
[5]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 [J].
樊纲 ;
王小鲁 ;
张立文 ;
朱恒鹏 .
经济研究, 2003, (03) :9-18+89
[6]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7]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
魏后凯 .
经济研究, 2002, (04) :19-26+92
[8]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9]  
中国市场化指数[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樊纲,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