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算法在河西绿洲玉米生产碳排放评估中的应用及算法有效性研究

被引:10
|
作者
燕振刚 [1 ]
李薇 [2 ]
Yan Tianhai [3 ]
王钧 [1 ]
陈蕾 [1 ]
逯玉兰 [1 ]
刘欢 [1 ]
唐洁 [1 ]
张磊 [1 ]
陈玉娟 [1 ]
常生华 [4 ]
侯扶江 [4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3] 农业食品与生物科学研究所
[4]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玉米生产; 碳排放; 算法有效性; 生命周期法; 预测模型;
D O I
10.13930/j.cnki.cjea.180084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TP183 [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作物生产碳排放预测较为困难的实际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玉米生产碳排放预测模型。选择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246家农户,面对面调查玉米种植户农场内生产投入数据,将玉米生产投入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查阅和梳理国内外相似区域玉米生产环节碳排放系数,运用碳足迹生命周期法计算得到的碳排放值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层;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运用试凑法确定网络隐含层节点个数,建立河西绿洲玉米生产碳排放预测模型,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3层且各层节点数9、10、1的神经网络结构能够准确预测河西绿洲玉米生产碳排放,其碳排放预测值为0.763 kg(CO2-eq)·kg-1(DM);9-10-1结构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84 7)高于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该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0.069 1)、平均绝对误差(MAE=0.051 3)均低于其他模型,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准确预测农业生产碳排放提供了新思路和可操作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00 / 1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国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
    纪广月
    [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4, 44 (14) : 243 - 249
  • [2] 河西走廊粮仓的生态环境代价
    陈昌毓
    [J]. 大自然, 2013, (06) : 21 - 23
  • [3] 林场运营碳足迹及林木资源碳储量测算——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为例
    柯水发
    李彪
    杨育红
    马成功
    贾永生
    [J]. 林业经济, 2013, (09) : 93 - 101
  •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主要农作物碳足迹研究
    曾宪芳
    赵世伟
    李晓晓
    李婷
    刘京
    [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5) : 61 - 65
  • [5]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研究
    史磊刚
    陈阜
    孔凡磊
    范士超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9) : 93 - 98
  • [6] BP神经网络模型与学习算法
    樊振宇
    [J]. 软件导刊, 2011, 10 (07) : 66 - 68
  • [7]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research:An overview
    LIU ZeLin1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J]. ChineseScienceBulletin, 2010, 55 (34) : 3853 - 3863
  • [8] BP神经网络隐含层单元数的确定附视频
    沈花玉
    王兆霞
    高成耀
    秦娟
    姚福彬
    徐巍
    [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8, (05) : 13 - 15
  • [9]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逯非
    王效科
    韩冰
    欧阳志云
    段晓男
    郑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 2239 - 2250
  • [10]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博斯腾湖流域径流影响
    陈喜
    吴敬禄
    王玲
    [J]. 湖泊科学, 2005, (03) : 207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