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53
|作者:
甄霖
[1
]
闵庆文
[1
]
李文华
[1
]
金羽
[2
]
杨光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来源: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机制;
海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耕地面积减少与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冲突。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开发利用保护区资源,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很大问题。研究探讨了在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包括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的确定、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手段和实现机制。确定了基于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和农民受偿意愿两个因素的补偿标准,明确了人类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补偿金收取渠道、支出渠道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