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17
作者
王青 [1 ]
冯宗宪 [2 ]
侯晓辉 [3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利用2000—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和以进口、出口、FDI为代表的技术引进分别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并进行了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层面,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都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但技术引进仍然是主要的创新途径,自主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而由于各地区消化吸收能力的差异和对外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省际层面,东部的自主创新对技术创新贡献最大,中部技术引进贡献最大,在西部两者的作用比较平均而微弱。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际R&D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J].
葛小寒 ;
陈凌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7) :86-98
[2]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 [J].
沈坤荣 ;
孙文杰 .
管理世界, 2009, (01) :38-48+187
[3]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8, (08) :51-64
[4]   外资研发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分析:上海经验 [J].
吴静芳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90-96+104
[5]   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 [J].
易先忠 ;
张亚斌 ;
刘智勇 .
世界经济, 2007, (03) :31-40
[6]   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 [J].
朱平芳 ;
李磊 .
经济研究, 2006, (03) :90-102
[7]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经济研究, 2006, (02) :31-43
[8]   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J].
李平 ;
钱利 .
财贸研究, 2005, (06) :40-45+50
[9]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J].
冼国明 ;
严兵 .
世界经济, 2005, (10) :18-25+80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 [J].
蒋殿春 ;
夏良科 .
世界经济, 2005, (08) :5-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