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模式”浅析

被引:3
作者
花永年
机构
关键词
言外行为; 字面意义; 知信; 舍尔; 语言前提; 听者; 言语行为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语言学家舍尔(searl)在言外行为的研究中将其重点放在“言者的意图”上,而对“听者的推论”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任何成功的言外行为交际必须包括言者和听者之间的配合。如果言者意图和听者推论两者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很难设想一次言外行为的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美国语言学家肯特·贝奇(Kent Bach)和罗伯特·M·哈尼斯(Robert M.Harnish)在舍尔的研究基础上,从听者的角度对“言语行为”(特别是“言外间接行为”)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听者所具有的推论进行了模式性的描述。这个模式就是“言语行为模式”(speech Act Schema)。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7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