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本思想的“间接民主”旨趣及其现代转换

被引:5
作者
李春明
机构
[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关键词
民本思想; 间接民主; 权利主体; 表达机制; 监督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传统民本思想不仅与民主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间接民有"、"间接民享"、"间接民治"的间接民主旨趣。但是,传统民本思想所体现的间接民主旨趣,具有先天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个体权利主体严重缺失、民众的机制性利益表达渠道十分欠缺、民众对君主监督制约机制虚置化。所以,我们需要实现对传统民本思想"间接民主"旨趣的现代转换。要实现从集体性权利主体向个体性权利主体的拓展;要完善外部输入机制,变民本思想"间接民主"旨趣的道德性提倡为制度性保障;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民本思想对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J].
万斌 ;
诸凤娟 .
学术界, 2004, (03) :78-89
[2]   孟子“民贵君轻”说的非民主性 [J].
柯卫 ;
马作武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6) :88-92
[3]   关于新民本主义 [J].
迟汗青 .
天津社会科学, 1997, (03) :26-33
[4]  
中国政治思想史[M].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萧公权著, 1998
[5]  
西方民主史[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应克复等著, 1997
[6]  
新个体主义伦理观[M].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爱因·兰德(Ayn-Rand)著, 1993
[7]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 - 三联书店 , 林毓生著, 1988
[8]  
读通鉴论.叙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