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行为与网络结构互动的知识团队成员吸收能力研究

被引:4
作者
邹波 [1 ]
张庆普 [1 ]
孙锐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山东经济学院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团队; 吸收能力;
D O I
10.13581/j.cnki.rdm.2011.04.010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某知识团队为案例,构建知识吸收网络,基于该网络对团队成员的中心性、派系、结构等价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个体行为与网络结构互动视角揭示了团队成员个体行为、网络中心性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个体在构建派系结构过程中的能动性及派系结构对个体吸收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个体间共性知识基础、知识需求和关系联结的"类属吸收能力"概念.最后,提出了提高知识团队成员吸收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Absorptive capacity in European manufacturing: a Delphi study.[J].Petra Jung-Erceg;Krsto Pandza;Heidi Armbruster;Carsten Dreher.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07, 1
[2]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J].
Nonaka, I ;
Toyama, R ;
Konno, N .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 (01) :5-34
[3]  
社会网络分析.[M].林聚任;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社会网络与组织.[M].( ) 奇达夫; 蔡文彬;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6]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中心性对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 [J].
施杨 ;
李南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04) :28-31+37
[7]   个人人际网络特征对虚拟团队成员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J].
陈璐 ;
赵峥 ;
井润田 .
管理学报, 2009, 6 (09) :1250-1256
[8]   团队成员网络中心性、网络信任对知识转移成效的影响研究 [J].
周密 ;
赵西萍 ;
司训练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09) :1384-1392
[9]   知识型团队动态能力构建、团队体系模型与创新运作模式研究 [J].
孙锐 ;
李海刚 ;
石金涛 .
南开管理评论, 2007, (04) :4-10
[10]   吸收能力的研究现状与重新定位 [J].
王雎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0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