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信息熵的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分析——兼论系统无序度、复杂性与多样性

被引:22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黄素军
李建平
宋开山
段洪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呼和浩特市清洁能源办公室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
[4] 吉林长春
[5] 内蒙古呼和浩特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复杂性与多样性; 松嫩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熵可以描述系统的存在状态,而且熵的变化还可以表征系统的演化方向应用GIS技术,从地理场信息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形成原因。同时,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覆被景观多样性结合起来,对以往研究结论进行更正,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信息熵变化与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关系,认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作为无序程度的提法是不确切的,应理解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量度表3,参22。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J].
孟凯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4, (01) :14-15+19
[2]   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J].
常学礼 ;
张安定 ;
杨华 ;
高玉葆 .
生态学报, 2003, (04) :635-641
[3]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数维分析 [J].
刘纯平 ;
陈宁强 ;
夏德深 .
遥感学报, 2003, (02) :136-141
[4]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 [J].
谭永忠 ;
吴次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112-117
[5]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及空间扩展研究 [J].
李江 ;
郭庆胜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77-80
[6]   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J].
王秀红 ;
何书金 ;
罗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17-24+95
[7]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概念模型 [J].
刘康 .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06) :19-23
[8]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定律 [J].
陈彦光 ;
刘明华 .
人文地理, 2001, (04) :20-24
[9]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1, (02) :146-152
[10]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