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与人类活动的动力学演化分析

被引:6
作者
陈思源 [1 ]
曲福田 [1 ]
刘友兆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2]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非农化; 人类活动; 系统演化; 模式;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06.02.00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土地资源利用等一些减小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土地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而剧烈的变化意味着灾变。(3)农地非农化水平一定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促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4)当前,大量的农地被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农地非农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同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方向,将形成不同的平衡态,进而导致系统演化趋势迥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61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曲福田 ;
陈江龙 ;
陈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31-241
[2]   耕地资源非农化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J].
诸培新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2002, (05) :14-17
[3]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4]  
中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与机制实证研究[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贾生华,张宏斌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