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可“选择”的吗?

被引:7
作者
王程韡
机构
[1]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主义; 创新系统; 政策试验; 解释的灵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针对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趋同"的现象,通过回顾其理论产生的两个来源——发展主义和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制度和技术的决定论思想只会默许趋同的发生。而选择之所以会成功,依赖于制度和技术所提供的愿景、系统各要素间互动所形成的内聚力,以及人工物和物质材料等所构成的约束等必要条件的达成。我国在满足可选择性条件方面虽有诸多先天劣势,但沿袭政策试验的良好传统让行政指导重新模糊化,从而释放出地方政府等行动者创新的潜能并恢复必要的解释的灵活性,不失为一个突破的起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问题分析 [J].
刘铁 ;
王九云 .
中国软科学, 2012, (02) :115-127
[2]   从光伏产业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 [J].
柳卸林 ;
高伟 ;
吕萍 ;
程鹏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01) :116-125
[3]   锦标赛体制与中国省级开发区的增长 基于省级经验的研究 [J].
李国武 ;
侯佳伟 .
社会, 2011, 31 (02) :42-72
[4]   政策学习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力——从政策知识到“合法性”的寻求 [J].
王程韡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3) :321-326
[5]   合成氨何以在德国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兼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政策取向 [J].
周程 ;
周辉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03) :78-86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 [J].
欧阳峣 ;
生延超 .
湖南社会科学, 2010, (05) :111-115
[8]   基于中央选择性控制的试验——中国改革“实践”机制的一种新解释 [J].
刘培伟 .
开放时代, 2010, (04) :59-81
[9]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 [J].
朱瑞博 .
改革, 2010, (03) :19-28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 [J].
赵刚 .
科技成果纵横, 2010, (0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