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是一种补充

被引:8
作者
张宇
机构
[1] 扬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民意; 公共政策; 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050302 ;
摘要
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快速、便捷和低门槛的特征,社会公众较为依赖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政策意见。但是这种倾向性已经使政治体制中预设的主流表达途径边缘化,并引发了关于"替代性"还是"补充性"的思考。网络途径的多样化表达载体选择在显现其草根民主特质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负面效用,并造成了网络民意表达途径难以逾越的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对网络民意表达途径进行理性思考及重新定位。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充分发挥其正面效用,发展为其他途径的补充,推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共同组成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将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传输进公共政策系统,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彭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美)约翰·W.金登(JohnW.Kingdon)著;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互联网心理学.[M].(美)Patricia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 [J].
管人庆 .
天府新论, 2012, (01) :1-8
[6]   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J].
王磊 ;
杨文娟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45-48
[7]   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 [J].
茅亚萍 .
当代传播, 2003, (06) :59-61
[8]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J].
许纪霖 .
史林, 2003, (02) :77-8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