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
被引:95
|作者:
周亮
[1
,2
]
车磊
[3
]
孙东琪
[2
]
机构:
[1]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6.011
中图分类号: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