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要素谱系、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

被引:25
作者
刘自团 [1 ,2 ]
李齐 [3 ]
尤伟 [4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3] 福建教育学院
[4]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谱系结构; 生成逻辑; 培育路径;
D O I
10.13658/j.cnki.sar.2020.04.008
中图分类号
D648.1 [职业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工匠精神"包括技艺传承的"道乘精神"、存乎一心的"志业精神"、笃行信道的"伦理精神"、追求极致的"超越精神"、致知力行的"实践精神"。技艺经验是"工匠精神"生成的原点,劳动观念变迁是工匠精神生成的内生动力,行会制度是工匠精神生成的外在塑力。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系,提升工匠精神的社会荣耀感;构建合理的职业回报体制机制,增强工匠精神的社会获得感;通过专业标准的规约与榜样人物的引领,实现"工匠精神"的社会化呈现;创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机制,优化"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创业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J].
辛越优 ;
倪好 .
重庆高教研究, 2016, 4 (04) :9-14
[2]   职业发展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建模 [J].
程玮 ;
支素华 .
重庆高教研究, 2016, 4 (04) :102-110
[3]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M].(法) 勒高夫; 著.商务印书馆.2013,
[4]  
科学的社会史.[M].(日) 古川安; 著.科学出版社.2011,
[5]  
近代欧洲的生活与劳作.[M].(法) 勒细尔; (法) 乌勒西;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
[6]  
中国行会制度史.[M].全汉升; 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7]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M].(意)伽利略著;武际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科学的社会功能.[M].(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韦 伯(Weber;M.)著;于 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
[10]  
理想国.[M].柏拉图.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