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普遍将少数族群族内聚集、族际隔离的居住格局视作社会问题,这种定位成为其相关研究勃兴的根本动力。在空间社会学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指导下,族群配额制度、积极市场政策、城市更新计划及公房配置政策等是西方国家调整族际居住格局的常见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形式上的空间失调,但族际居住格局调整自身存在着实践性、理论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四方面的局限。实践证明,相对于单纯的居住空间干预,将族际居住格局调整与社会融合相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中国的族际居住格局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差异,但西方国家相关政策实践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加强族际居住格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尊重历史背景与地区差异,强化政策的社会融合导向,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置作为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的入手点和突破点,不失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