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班不成活”:互联网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

被引:48
作者
侯慧 [1 ]
何雪松 [2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互联网知识劳工; 加班; 劳动体制; 劳动自主性; 弹性工作; 项目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与工业时代的劳工相比,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知识劳工及其劳动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互联网UI设计师的调查表明,知识劳工的常态化加班机制,是互联网产业的金融化、知识技术的迭代化和工作的弹性化的结果,体现为资本的隐蔽劳动控制与劳工的有限自主性的互构。互联网企业经由项目制、弹性工作制度、绩效考核与组织文化,形塑知识劳工对加班的自愿性服从,从而掩蔽了劳动过程的控制与剥削。在这一过程中,劳工尽管可以作出主动学习、跳槽、转行等应对策略,但总体而言,这样的自主性是有限制的知识劳工的自主性。因此,应该重申互联网时代对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的反思,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劳动体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159 +159-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知识劳动中的文化资本重塑——以E互联网公司为例 [J].
梁萌 .
社会发展研究, 2015, 2 (01) :64-85+244
[2]   互联网领域中的知识工人 [J].
梁萌 .
学术探索, 2014, (03) :111-115
[3]   项目管理发展评述 [J].
程铁信 ;
霍吉栋 ;
刘源张 .
管理评论, 2004, (02) :59-62+58
[4]  
全球“猎身”[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项飚, 2011
[5]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胡斯 (Huws, 2011
[6]  
制造同意[M]. 商务印书馆 , (美) 布若威, 2008
[7]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
[8]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9]   Understanding the Precariat through Labour and Work [J].
Standing, Guy .
DEVELOPMENT AND CHANGE, 2014, 45 (05) :963-980
[10]  
The Precariat: From Denizens to Citizens?[J] . Standing,Guy. Polity . 20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