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体制分析:问题与解决途径

被引:18
作者
邵桂华 [1 ]
满江虹 [2 ]
机构
[1] 吉林体育学院科研处
[2] 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 自组织;
D O I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建国60余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特有体制"从形成到不断发展与丰富,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行体制,以"举国意志"、"举国智慧"和"举国资源"为特色,具有"行政"与"控制"的内涵特点,从而将竞技体育系统导入到"被组织"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因此受到众多的置疑。唯有在"包容并蓄"的基础上,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建立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观,激发出竞技体育系统自适应、自创生、自演化的内在机理,并利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将关注的视线从对外部因素的依赖与索取转移到对竞技体育系统内部要素的分析以及竞技体育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共生共赢上,激发出竞技体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推动的自组织内在活力,生成竞技体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健康机制,才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J].
邵桂华 ;
满江虹 .
体育科学, 2010, 30 (01) :36-43+69
[3]   建议停止“举国体制”的提法 [J].
狐鸣 .
体育学刊, 2007, (02) :1-3
[4]   对中国奥运金牌的理性分析 [J].
凌凯 .
体育世界, 2006, (10) :7-9
[5]   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下) [J].
梁晓龙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1) :1-6
[6]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J].
梁晓龙 ;
鲍明晓 ;
张林 .
体育科研, 2005, (06) :13-18
[7]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杨桦 ;
孙淑惠 ;
舒为平 ;
魏万珍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05) :577-582
[8]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不详 .
中国体育科技 , 2003, (08) :2-6
[9]   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 [J].
鲍明晓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4) :48-51
[10]   28枚金牌与一个民族的强健 [J].
杨桃源 .
瞭望新闻周刊, 2000, (41)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