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控下的隐私权保护

被引:7
作者
关帅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场所; 监视器; 隐私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从公共场所的结构、公共场所活动的匿名性以及活动的背景来看,公共场所也存在隐私权。目前监视设施无所不在,已成为公共场所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可以阻止或发现犯罪,但由于其与一般目视不同,甚至能拼凑出完整的人格图像,极易对他人的隐私权造成侵害,而且采集的图像信息更存在被滥用、误用的危险。建议以必要性原则、使用限制原则及透明化原则等为指导,对监控系统设置进行规制,力求将其设置、使用过程透明化,并保障采集的信息不被滥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刑事侦查中隐私权领域的界定.[M].向燕;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  
隐私不保的年代.[M].(美) 沙勒夫 (Solov;D.J.)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张新宝著;.群众出版社.2004,
[4]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英)彼得·斯坦;(英)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5]   “电子眼”下的个人隐私 [J].
叶竹盛 .
南风窗, 2012, (16) :24-25
[6]   公共摄像监视的隐私权研究 [J].
岑剑梅 .
法治研究, 2010, (07) :65-69
[7]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中)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9, (01) :1-20
[8]   技防图像信息资料管理与使用中的法律问题 [J].
赵匹灵 .
中国公共安全, 2007, (10) :156-162
[9]   摄像头下的公共隐私 [J].
洪延青 .
中国公共安全, 2007, (09) :136-143
[10]   公共场所安装监视器行为的法学思考 [J].
张友好 .
法商研究, 2007, (01)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