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悖论与帝国逻辑 以科举制为线索

被引:44
作者
周雪光
机构
[1]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黄仁宇悖论; 帝国逻辑; 观念一体化; 组织一元化; 松散关联组织;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9.02.001
中图分类号
D691.3 [选举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黄仁宇悖论描述了中华帝国组织形态松散关联但国家秩序坚韧稳定的矛盾特点。本文以科举制为线索,着眼于历史上中华帝国的观念制度来解读这一悖论,特别是这一松散关联组织形态的机制和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提供了观念一体化的组织基础,导致了官僚体制内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双向渗透和互构,国家与基层社会上下名与实的仪式性连接。这一观念制度提供了各地区、各层次间的同构性和相互关联,同时造就了一个松散关联的官僚组织。结束部分的"余论"指出,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型,从观念一体化转向为组织一元化,为国家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新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0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清代政区分等与官僚资源调配的量化分析 [J].
胡恒 .
近代史研究, 2019, (03) :4-29+160
[2]   构造组织观念 自我检查和审干(1952—1960) [J].
张静 .
社会, 2017, 37 (05) :59-77
[3]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J].
周飞舟 .
社会, 2015, 35 (01) :26-48
[4]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6]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7]   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 [J].
吴飞 .
开放时代, 2011, (01) :112-122
[8]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J].
冯仕政 .
开放时代, 2011, (01) :73-97
[9]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J].
沈登苗 .
中国文化研究, 1999, (04) :59-66+3
[10]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J].
范金民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2)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