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14
作者
邓西里 [1 ,2 ]
汪红 [3 ]
鲍志东 [4 ]
孙乃达 [3 ]
张小涛 [5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盐岩; 生物礁; 油气分布规律; 勘探潜力; 滨里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其广泛分布的一套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巨厚盐岩层而闻名。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和后期裂谷收敛阶段。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世纪末,整个100多年的勘探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盐上和晚期盐下两个勘探阶段。盐上层系油气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但规模小的特点,油气藏数量占整个盆地的80%以上;而盐下层系由于生物礁建造和碳酸盐台地礁发育良好,多分布大型甚至巨型油气田,目前盆内已发现的9个可采储量大于5×108bbl的油气田均发育于盐下层系。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为中泥盆统—中石炭统的欠补偿大陆斜坡沉积的相对薄层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硅质岩和泥岩;石炭系生物礁灰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储层;最主要盖层为全盆范围分布的下二叠统孔谷阶盐岩;盆内发育大量地层—构造圈闭,主要沿滨里海盆地边缘分布。从寻找大油气田的角度出发,未来重点勘探方向应以盐下为主,兼顾盐上,重点区域为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7+82 +82-8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滨里海盆地Sagizski区块盐上层系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 [J].
古俊林 ;
朱桂生 ;
李永林 .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 (02) :57-61+89
[2]   中亚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J].
苗红生 ;
王晓钦 ;
何玲娟 ;
常娜 ;
耿敏慧 .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 (02) :50-56+89
[3]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J].
贾小乐 ;
何登发 ;
童晓光 ;
王兆明 .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 (03) :1-7+6
[4]   滨里海盆地东南部盐上层系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J].
张建球 ;
米中荣 ;
周亚彤 ;
饶轶群 .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 (05) :58-62+80+86
[5]   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断阶带盐下油气成藏条件 [J].
周生友 ;
马艳 ;
唐永坤 ;
李长征 ;
陈桂菊 .
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 (02) :216-219
[6]   滨里海盆地M探区盐下层系有利储集相带 [J].
王学军 ;
王志欣 ;
李兆刚 ;
曾溅辉 ;
王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1) :142-146
[7]   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相与类型——以让纳若尔油田石炭系KT-Ⅱ含油层系为例 [J].
方甲中 ;
吴林刚 ;
高岗 ;
赵宝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98-508
[8]   滨里海盆地盐岩运动及相关圈闭类型 [J].
史丹妮 ;
杨双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73-79
[9]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方向 [J].
张淮 ;
饶轶群 ;
张挺军 ;
郭念发 .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01) :81-86+94
[10]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与油气特征 [J].
刘洛夫 ;
郭永强 ;
朱毅秀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53-58+6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