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

被引:30
作者
肖希明
完颜邓邓
机构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
治理理论;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社会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52 [读者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治理理论主张社会治理主体应由单一走向多元,多元主体应通过相互依存与协调沟通形成共同治理的网络结构,并强调多种治理手段和治理工具的应用,这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主体间关系的发展、参与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治理理论在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实践中已有应用。以治理理论为支撑,发展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应该创造社会参与的外部环境,扩大参与主体;构建参与网络,发展合作关系;采用分类治理,探索多种参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 [J].
李国新 .
中国社会组织, 2015, (11) :14-15+1
[2]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J].
夏建中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 (02) :125-130+4
[3]   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 [J].
郁建兴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01) :86-93
[4]   治理理论: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 [J].
龙献忠 ;
杨柱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30-34
[5]   治理和善治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 (05)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