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极陡坡植物群落特征及自然恢复困难度分析

被引:5
|
作者
陈宝强 [1 ]
张建军 [1 ]
赵荣玮 [1 ]
冯换成 [2 ]
王雅琼 [1 ]
孙若修 [1 ]
茹豪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吉县林业局
[3]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自然恢复; 黄土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6.04.05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黄土沟壑区极陡坡承载的植被类型及植被自然恢复状况,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的极陡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对演替进程中植被恢复的困难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沟壑区内极陡坡的主要植被类型为灌木和草本,随着演替阶段由稀疏灌木及草坡群落向乔灌草群落的递进,群落物种丰富度提高,物种组成更为均衡,多样性水平随演替进程先增加后略减,有利于群落朝着更为稳定的方向发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5°55°极陡坡之间植被多样性整体差异不显著(P>0.05),均一性较高,55°以上的地形植被分异明显。运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可将植被自然恢复困难程度划分为容易恢复、一般、较难、极困难恢复4个等级,一般和容易恢复的样地可采取自然修复的方式恢复植被,而对于较难和极困难恢复的样地,则应采取相关人工促进恢复措施,才有可能取得植被恢复的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
    杨丽娜
    赵允格
    明姣
    王爱国
    [J].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 4416 - 4424
  • [2] 陕北黄土区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植被特征分异[J]. 王晶,朱清科,秦伟,张宏芝,云雷,谢静,邝高明.应用生态学报. 2012(03)
  • [3] 陕西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环境解释
    王世雄
    王孝安
    李国庆
    郭华
    朱志红
    [J].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 1638 - 1647
  •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莫保儒
    蔡国军
    赵廷宁
    于洪波
    邹天福
    柴春山
    王子婷
    [J]. 草业科学, 2010, (02) : 48 - 53
  • [5] 坡面尺度上地貌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郑江坤
    魏天兴
    郑路坤
    大林直
    陈致富
    赵健
    朱文德
    孙慧
    [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 2254 - 2259
  • [6] 陕北黄土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J]. 秦伟,朱清科,张宇清,赵磊磊.应用生态学报. 2009(02)
  • [7] 荆江大堤护坡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费永俊
    鲁文俊
    韩烈保
    [J]. 草业科学, 2007, (10) : 1 - 5
  • [8] 黄土丘陵区地形、土壤水分与草地的景观格局(英文)
    胡相明
    程积民
    万惠娥
    赵艳云
    [J]. 生态学报, 2006, (10) : 3276 - 3285
  • [9]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效果的初步评价——以花江为例
    王德炉
    喻理飞
    熊康宁
    [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 (03) : 233 - 238
  • [10]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胡宝清
    金姝兰
    曹少英
    蒋树芳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 103 -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