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行为的土地利用人工社会模型的构造与应用

被引:18
|
作者
黄河清 [1 ]
潘理虎 [1 ,2 ,3 ]
王强 [4 ,5 ]
郑林 [4 ]
机构
[1]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4]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工社会; 农户行为; 基于主体建模; 土地撂荒; 模型构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探讨人工社会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创建了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人工社会模型(LUC-ASM)。该模型以农户和农民为两类主体(agents),模拟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影响下,两类主体对自己承包土地利用方式的微观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宏观效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以鄱阳湖区一个现实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户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为准则,利用LUC-ASM模型模拟未来30年内该村落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未来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结构调整方式、国家土地利用与环保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城市化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农村土地有可能被撂荒,需要及早采用政策措施予以避免。总体而言,LUC-ASM模型能够形象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微观驱动机理及各种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影响的宏观效应,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6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鄱阳湖区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农业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王强
    黄河清
    郑林
    甄霖
    姜鲁光
    潘理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 511 - 521
  • [2] 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田玉军
    李秀彬
    辛良杰
    马国霞
    李占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 369 - 377
  • [3] 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
    刘小平
    黎夏
    艾彬
    陶海燕
    伍少坤
    刘涛
    [J]. 地理学报, 2006, (10) : 1101 - 1112
  • [4]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刘成武
    李秀彬
    [J]. 地理学报, 2006, (02) : 139 - 145
  • [5] 基于生产成本的中国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
    刘成武
    李秀彬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 9 - 15
  • [6] 北京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经济驱动力分析
    徐勇
    马国霞
    沈洪泉
    [J]. 地理研究, 2005, (06) : 860 - 868+1001
  • [7] 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透视
    杨涛
    朱博文
    雷海章
    王雅鹏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2) : 135 - 136
  • [8]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李平
    李秀彬
    刘学军
    [J]. 地理研究, 2001, (02) : 129 - 138
  • [9]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李秀彬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 329 - 333
  • [10] 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
    贾绍凤
    张豪禧
    孟向京
    [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01) : 27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