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时空分异及协同发展格局

被引:126
作者
梁龙武 [1 ,2 ]
王振波 [1 ,2 ]
方创琳 [1 ,2 ]
孙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异; 协同发展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204 ;
摘要
京津冀城市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诸如雾霾、水质污染及生态体系破坏等问题。选取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指数评估模型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及其子系统指数值,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分类原则判定两者协同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廊坊城市化发展较强,邯郸、秦皇岛、衡水、沧州居中,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较弱;北京、保定、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天津、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居中,邢台、衡水、唐山较弱。(2)2000—2007年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5年为稳步提升阶段;2000—2010年为生态保护攻坚期,2011—2015年为生态文明建设期,环保投入剧增。(3)高城市化区的空间格局保持不变,偏高城市化区和中城市化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低城市化区基本不存在;优生态环境区、偏优生态环境区和中生态环境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劣生态环境保护区不存在。(4)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显著,但是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占主导类型,具有较大上升空间;协同发展类型整体上逐渐由城市化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滞后,生态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由此,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科技+"的自主优化思想,打造集聚区域特色的"美丽中国"绿色城市化样板区;加大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宣传,以"生态+"思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区域性绿色小城镇;建立多样化生态保护园区、现代化旅游和康养基地、科技化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区域内外多维多向联动发展;保有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积极创建保障措施,杜绝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212 / 122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京津冀特大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王振波 ;
梁龙武 ;
方创琳 ;
庄汝龙 .
生态学报, 2018, 38 (12) :4132-4144
[2]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汪翡翠 ;
汪东川 ;
张利辉 ;
刘金雅 ;
胡炳旭 ;
孙志超 ;
陈俊合 .
生态学报, 2018, 38 (12) :4307-4316
[3]  
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J]. 王振波,梁龙武,林雄斌,刘海猛.环境科学. 2017(10)
[4]   新型城镇化:基础、问题与路径 [J].
朱鹏华 ;
刘学侠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 (01) :114-122
[5]   新疆县域城镇化的综合测度及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J].
杨振 ;
雷军 ;
英成龙 ;
段祖亮 .
干旱区地理, 2017, 40 (01) :230-237
[6]   中国城市PM2.5时空分布的动态比较分析 [J].
熊欢欢 ;
梁龙武 ;
曾赠 ;
王振波 .
资源科学, 2017, 39 (01) :136-146
[7]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研究的国际进展与总体评价(英文) [J].
方创琳 ;
刘海猛 ;
李广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6, 26 (08) :1081-1116
[8]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J].
方创琳 ;
周成虎 ;
顾朝林 ;
陈利顶 ;
李双成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31-550
[9]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 [J].
马艳梅 ;
吴玉鸣 ;
吴柏钧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47-53
[10]   基于PSR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 [J].
谢余初 ;
巩杰 ;
张玲玲 .
地理科学, 2015, 35 (06) :79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