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表情符号

被引:10
作者
郑玮
机构
[1]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表情符号; 人际传播; 传播学; 人类; 沟通学; 网络传播符号; 非言语符号; 拟态环境;
D O I
10.15997/j.cnki.qnjz.2010.20.05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正>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当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在网络的推动下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之间的联系除了电话号码、地址以外,MSN或QQ号码也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联系方式,而网络传播符号也应运而兴。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基于网络即时讯息(IM)的传播范式研究[D]. 王庆森.吉林大学. 2007
[2]  
普通语言学教程[M].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