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坡面水文连通性

被引:18
|
作者
王盛萍 [1 ]
姚安坤 [2 ]
赵小婵 [1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区域能源环境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水文连通性; 降雨模拟; 相对地表连接函数; 径流长度;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4.04.004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揭示降水入渗时坡面水文连通性特征以及坡度和雨强等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别采用结构性指标径流长度(Flowlength,lF)和功能性指标相对地表连接函数(Relative Surface Connection Function,FRC)分析不同坡度坡面(5°、15°、25°;面积为150 cm×50 cm)在不同雨强(25 mm/h、50 mm/h、70 mm/h和86 mm/h)条件下的水文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水文连通结构主要由lF为0~100 mm的径流路径组成,其栅格频率高达90%以上,而lF为100~500 mm的栅格频率为3%8%。水文连通性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降水事件的开始阶段,而一定阶段以后入渗速率与地表储水速率基本持平,水文连通性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坡度增大整体上有利于水文连通性的发展。5°坡面对应水文连通面积比率整体小于其他坡度。由于雨强增大到一定范围时将增加地表糙率,从而阻碍水文连通性的发展,研究中仅25 mm/h对应水文连通性明显区别于其他雨强,而其他雨强间则在多数情况下水文连通性差别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与分析
    陈敏建
    王立群
    丰华丽
    戴向前
    黄昌硕
    王高旭
    [J]. 生态学报, 2008, (06) : 2887 - 2893
  • [2] 水系形成与发展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张俊勇
    陈立
    吴华林
    张福然
    [J]. 水科学进展, 2007, (05) : 695 - 700
  • [3]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徐慧
    徐向阳
    崔广柏
    [J]. 水科学进展, 2007, (01) : 108 - 113
  • [4]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接度研究[D]. 赵贤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