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39
作者
张大林
机构
[1] 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大气探测; 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计算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今天的大气科学已从20世纪初经验的阐述转变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客观定量化的一门数理学科,其发展步伐在近50年来不断加快。文章回顾了近百年来大气科学在探测、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3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大气科学在21世纪的潜在发展作一展望。大气探测、计算能力和信息输送方面的技术进步无疑是近代和未来大气科学迅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些技术进步促使数值模式分辨率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实测和卫星等遥感资料在通过反演和同化进入模式初始条件和全球气象分析场,模式物理过程和参数化逐步趋向现实,从而使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水平持续提高。同时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许多气候子系统耦合模式的若干试验,大大提高了对造成气候变化和影响的物理、动力机制的认识;特别是对全球气温变暖,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ENSO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和过程的认识。近期数值天气预报则趋向于模式发展的统一、预报时效的增加和对有足够成员且有代表性的集合预报的日益重视。气候研究将致力于减少各物理和化学过程参数化、分辨率等因素在模式中的不确定性,逐步达到跨月、季节直至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合理预测。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地球-空间系统各变量的观测和预报将逐步数字化、自动化,人们可提前3~5 d得知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和地点的概率,人工影响天气等学科在21世纪将会有突破。同时,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地球-空间综合观测系统,发展能“包罗万象”的地球-空间-减灾的统一模式。然后综合利用大量观测和模式资料,及时掌握地球-空间系统中的各尺度变化规律,以确保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12 / 8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J].
倪允琪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4, (05) :647-662
[2]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J].
方宗义 ;
许健民 ;
赵凤生 .
气象学报, 2004, (05) :550-560+717
[3]   利用ARGO资料改进海洋资料同化和海洋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J].
张人禾 ;
刘益民 ;
殷永红 ;
史历 .
气象学报, 2004, (05) :613-622
[4]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 [J].
陈德辉 ;
薛纪善 .
气象学报, 2004, (05) :623-633
[5]  
云和降水物理[M]. - 科学出版社 , 黄美元等 著, 1999
[6]  
El Ni~no,La Nina,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2 Philander S G.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 1990
[7]  
The 1991 Antarc-tic ozone hole:TOMS observations .2 Krueger A,Schoeber l M,Newman P,et al. Geophys Res Lett . 1992
[8]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4th Edi-tion .2 Holton J R.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