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逾期未还”纠纷案中的姓名权私法功能与启示——对新型人格权“信用权”的一点质疑

被引:9
作者
任江
机构
[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姓名权; 信用权; 姓名权私法功能; 社会记忆; 法律涵摄;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5.06.01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假冒、盗用权利人姓名骗取贷款后逾期未还,在侵犯了权利人姓名权的同时,亦侵害了信用利益,而这部分权益在现代人格权理论中属于信用权调整范围。但在实践中,法官适用姓名权条款同样保障了权利人信用利益,尽管其存在着预期利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但这与我国是否需要设立独立的信用权并无必然联系。在尚未就新型利益权利化基础问题达成共识前,不宜仅因理论的证成而推导出其立法存在之必然,以免给司法实践造成新的法律适用困扰。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姓名权私法功能论.[D].任江.黑龙江大学.2015, 12
[2]  
信用消费者权利法律保护研究.[D].王力理.西南政法大学.2012, 08
[3]  
侵害信用权民事责任研究.[D].胡大武.西南政法大学.2008, 04
[4]  
法价值哲学导论.[D].杨震.黑龙江大学.2001, 01
[5]  
人格权法.[M].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2011,
[6]  
法律与资本主义.[M].(美) 米尔霍普 (Milhaupt;C.J.) ; (德) 皮斯托 (Pistor;K.)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人格和人格权理论讲稿.[M].马俊驹; 著.法律出版社.2009,
[8]  
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M].艾茜; 著.法律出版社.2008,
[9]  
中国知识产权评论.[M].黄海峰执行编辑;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
[10]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