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15
|
作者
王东生
康志明
杨克明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梅汛期;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T2 1 3模式的物理量场和北京大学的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向南运动的高层偏北风急流下沉支与低空急流上升支组成低涡切变系统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但东部海区水汽输送也不可忽视。强暴雨出现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正涡度中心下方和负涡度中心西侧 ,并与湿位涡高值中心相吻合 ,对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 ;低层辐合区、水汽供应和低层平流锋生的触发作用是强降水维持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
    高守亭
    雷霆
    周玉淑
    董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 662 - 670
  • [2]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