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治的强度、灰度与维度

被引:32
作者
周汉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法治权威; 法治灰度; 实质法治; 多元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网络法治的强度与灰度,一刚一柔,共同调整网络社会行为。网络法治的强度是灰度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法治的强度与权威,奢谈法治的灰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法治的灰度是强度发挥作用的条件,缺乏灰度的法治一定是"强弩之末",不可能有持续的强度和权威。我国网络法治在强度与灰度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既缺乏强度,也缺乏灰度,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地有四至,网有四维。网络法治建设,必须纳入多维视角,在多维度中实现强度与灰度的有机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9,
[2]  
高维度思考法.[M].细谷功.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
[3]  
灰度决策.[M].小约瑟夫·巴达拉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978-7-111-58464-3
[4]  
苏格拉底之死.[M].(古希腊) 柏拉图 (Plato)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  
大陆法系.[M].(美)约翰·亨利·梅利曼(JohnHenryMerryman)著;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
[6]  
美国法的变迁.[M].(美)莫顿·J.霍维茨(MortonJ.Horwitz)著;谢鸿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制改革.[M].周汉华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8]   重析“法制”与“法治” 构建中国的“制度法学” [J].
邱水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6 (03) :5-12
[9]   大国变革时代的法治共识——在规则约束与实用导向之间 [J].
封丽霞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2) :22-37
[10]   分享经济规制现状及方法改进 [J].
彭岳 .
中外法学, 2018, 30 (03) :76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