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法益研究——兼析《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争议问题

被引:35
作者
赵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法律为公民个人信息上“锁” [J].
李小健 .
中国人大, 2009, (03) :24-25
[2]   《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修改建议 [J].
侯国云 .
人民检察, 2008, (23) :5-7
[3]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J].
黄有丽 .
法制与社会, 2008, (07) :53-54
[4]   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的公民隐私权保护 [J].
孙平 .
法学, 2007, (07) :23-41
[5]  
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赵秉志, 2009
[6]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群众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4
[7]  
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3
[8]  
法国新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罗结珍译, 2003
[9]  
德国刑法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冯军译, 2000
[10]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