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语

被引:22
作者
罗岗 [1 ]
潘维 [2 ]
苏力 [3 ]
温铁军 [4 ]
王洪喆 [5 ]
李放春 [6 ]
丁耘 [7 ]
贺照田 [8 ]
贺雪峰 [9 ]
桂华 [9 ]
吕德文 [9 ]
杨华 [9 ]
骆小平 [10 ]
王正绪 [11 ]
陈柏峰 [12 ]
田雷 [13 ]
张旭 [14 ]
吕新雨 [15 ]
宋少鹏 [14 ]
李宓 [16 ]
姚洋 [17 ]
白钢 [18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3] 北京大学法学院
[4]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5]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7]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10]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1]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13]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14]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5]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16]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1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8]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时代论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第十六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至4日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话语。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国与世界、东与西、古与今的复杂关系也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时移势易,基于中国立场与视角的去学术殖民的话语体系的建立变得有必要,也有可能。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以来西方话语的强势传入,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西方话语在新兴社会科学领域的大规模引进,在在值得我们回顾反思。同时,如何深入中国文明的内在肌理,从大的历史尺度看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历史连续性,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更加有机地表达中国并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这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本届论坛旨在聚焦于建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自觉意识,展开跨学科探讨,立足中国文明及国史经验,从历史进程、思潮滥觞、概念传播、话语流行、社会变迁、文明复兴等诸方面深入挖掘,从中领略中西古今的碰撞交融。本专题根据现场发言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修订。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收入,内容编排并未完全按照发言顺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87
页数:7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J].
强世功 .
开放时代, 2009, (12) :10-39
[3]   论良性违宪 [J].
郝铁川 .
法学研究, 1996, (04) :89-91
[4]  
中论颂.[M].叶少勇; 编著.中西书局.2011,
[5]  
经济与社会.[M].(德) 韦伯 (Weber;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  
邓小平年谱.[M].冷溶;汪作玲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8]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9]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M].全国妇联编;.人民出版社.1988,
[10]  
美学.[M].(德) 黑格尔 (Hegel;G.W.F.) ; 著.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