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核算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38
作者
揣小伟 [1 ]
黄贤金 [1 ,2 ]
赖力 [1 ]
张梅 [1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工程中心
[3]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市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影响; 土壤碳储量; 土壤碳密度;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该文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江苏省1985年和200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江苏省表层土壤有机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为:黄淮平原生态区南北差异明显,北部的沂沭泗平原丘岗以增加为主,南部的淮河下游平原以减少为主;沿海滩涂与海洋生态区持平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表现不一:沿江平原丘岗生态亚区以增加为主,而茅山宜溧低山丘陵生态亚区和太湖水网生态亚区均表现为有机碳密度的减少;2)各地类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所增加;耕地-林地、草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的转出以及未利用地的转出等转换类型有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其他地类间的转换会造成一定的碳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Will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ct a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feedback on global warming? [J].
Kirschbaum, MUF .
BIOGEOCHEMISTRY, 2000, 48 (01) :21-51
[2]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J].
汤洁 ;
毛子龙 ;
王晨野 ;
徐小明 ;
韩维峥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130-135
[3]   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效应研究进展 [J].
欧阳婷萍 ;
张金兰 ;
曾敬 ;
邹毅 ;
朱照宇 .
热带地理, 2008, (03) :203-208
[4]   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J].
李玉强 ;
赵哈林 ;
陈银萍 .
生态学杂志, 2005, (01) :37-42
[5]   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 [J].
胡云锋 ;
王绍强 ;
杨风亭 .
地理研究, 2004, (06) :760-768+878
[6]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7]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李克让 ;
朱松丽 ;
黄方红 .
地理学报, 2000, (05) :533-544
[8]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J].
李长生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45-350
[9]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研究 [J].
李凌浩 ;
刘先华 ;
陈佐忠 .
植物学报, 1998, (10) :76-82
[10]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于贵瑞;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